每日微党课 5月31日
《话说党史》各位党校同学,今天给大家讲讲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第一次(1926年10月23日)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立即把主力调往江西战场,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伐,决定于10月23日夜发动武装起义,但由于准备不足,工人队伍力量薄弱,导致起义失败。第二次(1927年2月22日),北伐军占领杭州,嘉兴后,上海总工会组织了三十六万多人的罢工,后发展为第二次武装起义,但由于起义计划被泄,指挥又不统一,加上北伐军在上海郊区停止前进,致使工人陷入孤立,起义再次失败。第三次(1927年3月21日),针对前两次失败的教训,中央加强了领导,组成了由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等8人的特别委员会,并由周恩来任总指挥,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80万工人(没军人参与)攻克了敌人全部据点,占领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这在世界工人起义史上和我国近代革命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蒋介石害怕了,说共产党的政治力量,宣传组织能力太强了,于是就来了"4、12"反革命政变。《话说党史》大革命失败,为什么说蒋介石是最大的赢家?蒋介石在国共合作前,先后在日本,保定学过军事(主要学炮兵专业),后在部队任团长、军参谋长,国共合作初期他仅仅是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选出的24名中央执委没有他,17名候补执委也没有他(毛泽东当选),孙中山1925年3月去逝前,他充其量排名第六,孙中山走了,对他威胁最大的来自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和共产党。廖仲恺被刺,查出来与胡汉民,许崇智有关联,结果这二人退出了政治舞台,接着利用中山舰事件,又把汪精卫逼走,又通过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的势力打压下去,头尾只用了一年零八天,他就掌管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蒋介石年轻时确实比较厉害,不仅有许多财团支持他,也有许多高官跟随他(他不仅能记住手下的生日,连他们父母生日也会送上一份礼物),如果没遇上毛泽东,如果他身边有周恩来,那天下一定是属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