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微党课6月7日
《老方说党史》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较量:一是1比2的较量,尼克松曾说过,要了解中国的近代史,首先要了解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三位的个人史。蒋介石靠他的中央军和来自各地的杂牌军打天下,而毛泽东靠十大元帅相互配合来指挥各地的战争,靠广大的农民支持,另外,周恩来靠城市的工人、学生及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大批国民党高官,又通过他们安插了一大批秘密党员进入国民党核心部分(蒋介石身边,各战区司令的身边都有我们的人),连军统里都有我们共产党支部,国民党军队内部甚至有我们的党委,使国民党无密可保。二是人与地的较量,无产阶级比资产阶级占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小资产者由于战争影响,也开始支持共产党。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把精力放在占领城市和交通要道上,而毛泽东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把精力放在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上(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三是战略与战术的较量。毛泽东是军事家,战略家,而蒋介石也是军事家,但他只是一个战术家,指挥部队过细,过死,有时越级指挥。四是城市与农村的较量。城市是消费的,吃饭还得靠农村,农村被我们占领后,城市吃饭只能靠空投,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又充分发挥第二条战线,在城市举行罢工,搞得蒋介石焦头烂额。五是时机把握的较量。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林彪的部队打不过国民党部队,四平之战,我军损失9千余人,撤到黑龙江后,周恩来马上找到马歇尔,要求东北停战。正因为有了23天的停战,我军得到了休整,才有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逐步扭转东北战局;六是党与党的较量。国民党内部比较混乱,成分比较复杂,虽然他们也讲三民主义,但大多数人更注重钱、权、利,许多部队要么投进汪伪政府,或投降日本,也有不少投靠我们。而我党指挥的部队,是党指挥枪,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大批地把部队拉走(张国焘是红四方面军头,他投敌时连警卫员都带不走),另外,支部建在连上也很重要,有一场战斗,7连连长和8连指导员牺牲,伤亡过半,他们就把二个连队编成一个党支部。而国民党部队在战场上,如果团长得不到师长的指令,就措手不及,部队马上就会乱。在当时,除国民党和共产党有军队外,其它政党没有,但支持共产党的占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