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微党课9月10日
《老方说党史》上海保卫战(淞沪会战)"七七事变"后,侵占平津之后的日军于1937年8月13日又发动了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由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直接受到威协,蒋介石才下决心抗战。日军投入的兵力超过二十万,大炮三百余门,战车二百辆,飞机二百架,军舰十艘。而国军当时有180个师,蒋介石前后调集了七十三个师参战,最后日军以死伤4万余人占领上海,而国军伤亡近三十万人。这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牺牲之巨、之壮烈,鲜有前例。故事一,国民党空军四大队长高志航率二十七架战斗机与日军十八架轰炸机激战杭州上空,此战击落敌机六架,而国军无一架受损伤(根据宋美龄建议,以每年八月十四日为国民党空军节);故事二,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守卫四行仓库的激战中,突然出现了一件激动人心的爱国事情,十八岁的少女杨惠敏,冒着枪林弹雨,冲进日军包围圈,将一面国旗送到阵地上,当八百壮士看到国旗飘扬在最高处的四行仓库的屋顶上时,都激动得流下热泪,大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故事三,在上海抗战中,上海的工、学、商、妇女、华侨等各界的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军队的抗战,特别是蒋介石不时带领高级将领亲赴前线督战,起到了表率作用,而宋美龄赴上海前线慰劳将士,车行途中,遇敌机轰炸,为逃避轰炸,车速太快,造成翻车,肋骨折断数根。《老方说党史》南京保卫战:1937年11月3日,在淞沪之战还未结束前,九国公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中、美、英、法、苏等19国参加了会议,日本说这是两国纷争,不参加会议,德国也宣布不参加会议,而意大利在会上主张中日两国直接交涉,中方代表顾维钧恳求各国在道义上、在经济上对日本进行制裁,对中国给予支持。但由于多国保持"中立"或"沉默对待"日军侵华战争,无疑地更加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时,侵占了平津淞沪的日军已分兵三路,在向中国的首都南京进攻。1937年11月17至18日,蒋介石连续召开了三次高级会议,会上,有人提出南京守不住,应把部队撤到后方进行补充整训,而战略组长刘裴则提出三点意见:一,作为首都南京,不抵抗就放弃,不好向全国人民交待;二,做象征性防守,顶多用十八个团,适当抵抗后即主动撤退为好;三,不应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上争取负,要从全盘战略着眼,与日军展开全面持久的战争。但唐生智反对,主张南京非固守不可,并意担任总指挥。1937年12月11日,国军与日军发生激战,唐生智抵抗不住日军的大举进攻,全军败退,十三日南京陷落,六个星期后,日军惨杀我军民三十多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凶残最可耻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