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微党课11月2日
雨过天晴后的林彪:四平保卫战之后,林彪率大部队撤到松花江北,只留下南满军区二个纵队坚守在辽东地区,而国民党大部队向北紧追不舍,关键时刻,美国上将马歇尔要求蒋介石停战,这才给东北民主联军绝佳的一次休整机会,林彪的机会来了,具体表现以下几点:一,中央对东北局领导重新作了调整,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民生联军司令兼政委,党、政、军一把抓,一元化领导,体现了中央对林彪的巨大信任;二,由林彪主持,在哈尔滨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七七决议",会议认为,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和政权,应是当前之急务,必须利用停战、休整的机会,抓紧发动群众,进行剿匪……三,经过2个月的努力,歼匪七万余人,稳定了中小城镇和乡村的形势;四,派陈云、肖劲光到南满,召开了七道江会议,并发动新开岭战役(歼灭国军第25师8千余人),初步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五,采取"南拉北打"的战略,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民生联军节节胜利,队伍不断壮大,后又发起夏、秋、冬季攻势,共歼敌39万。辽沈战役前,我军已发展到106万(正规部队73万,地方部队33万),国民党在东北只剩下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城市了。此前,国民党在东北总指挥杜聿明气病离开,陈诚接替后也一败涂地,卫立煌来后,蒋介石让他把军队全部撤离东北,但他拖着不办,让林彪在辽沈战役中全部解决了。
林彪的困境:中央原本任命林彪为山东军区司令员,但东北十几万大军确实需要一个将才去指挥,于是把他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46年元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那么他遇到哪些困境呢?一,党的"七大”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但去东北的有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四位中央政治局委员,除军事外,党内的事他权力很小,大政方针他很难做主;二,他1938年受伤后,长期在延安、苏联养病,有很长时间没在部队,对去东北的许多人员不熟悉,尤其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部队,指挥起来比较难(像指挥联合国部队一样);三,到东北后,由于通信不畅,联系起来困难,好在黄克城最早遇见林彪,并把3万部队交给他指挥(当时陈光没给他电台,后来一直没被重用);四,东北的大城市被国民党占领,乡村被土匪占据(大多数与国军有联系),我军只能占据既无工人又无农民的中、小城市里;五,四平保卫战打了一个多月,不仅没守住,反而损失八千多老战士,有一个身边的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投敌,使我军无密可保,林彪的心情坏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