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一体两翼三轮驱动” 打造惠民助企模范机关
今年来,市公安局以市县两级公安局为责任主体,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以优化法治环境和创新服务举措为两翼,立足公安主责主业,以树牢“一个理念”、创造“三大环境”、推出“五新举措”三轮驱动,着力打造惠民助企模范机关。
全力树牢“一个理念”,为营商环境增添温度。一是提高认识,抓好落实。成立以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邹永胜为组长的“一号改革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专班。同时,要求下属各县(市)公安局、直属分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层层传导压力,级级抓好落实。二是千警助企,拉近距离。通过对全市1298个规上企业、316个重点工程、29个重大项目进行初步走访摸排,最终确定市局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分局共挂点规上企业和重点工程以及重大项目599个。挂点民警携带“一表一册一信”深入企业,广泛听取企业诉求,征集意见建议,总共梳理意见建议53条。三是重视民意,民调评警。通过开展“民调评警”问计于民,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共有246位民警参评,根据评价结果,梳理了11个方面关于改进公安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努力创造“三大环境”,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一是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涉企犯罪“三快”工作机制,做到涉企案件快速侦办、涉企诈骗快速预警、涉企线索快速落地,借助合成作战中心对涉企刑事警情进行科学管控,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涉企诈骗金额高、影响大等特点推出涉企反诈宣传预警直通车,设置涉企犯罪线索举报箱。二是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近期针对涉企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共立案10起,破案5起,为群众挽回损失160余万元,重点打击震慑了各类涉企侵权违法犯罪行为。专门成立了打击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小组,共接收涉嫌串投标领域违法犯罪线索8条。此外,主动开展涉冻账户冻结必要性自查工作,共整改5起涉冻案件,累计解冻账户794个,解冻资金约3629.99万元。三是创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推出惠企政策6条,共受领8个“一件事一次办”任务事项。有力整合“放管服”业务办理窗口,共安装了14台办理户政、出入境、交管业务的自助服务设备,已为群众办事服务达30627件。此外,共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2775套,共计12325枚,减免费用约76.3万元;为个体户及农业合作社免费刻章4430套,共计8860枚,减免费用约62万元。
着力推出“五新举措”,为营商环境添砖加瓦。一是创新推出“首违轻微不罚”清单。发布《景德镇市公安局行政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第一批)》,共计29项免罚事项,其中,涉及企业的22项,涉及自然人的7项,涵盖了交通出行、房屋出租、网络安全、治安保卫、娱乐场所管理、外国人入境居留等多个生产生活领域。二是创新推出境外景漂办理签证停居留5项政策。推出放宽外籍人士在国家试验区工作年限、拓宽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在国家试验区创业渠道、为引进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居留便利、鼓励外籍人士赴试验区投资经商、吸引外籍人士赴试验区开展研学旅游和文化交流共5项政策,共签发签证、停居留许可59人次。三是创新推出公安交通管理便民惠企10项措施。创新推出小客车登记全国“一证通办”、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车辆信息变更“跨省通办”、申请资料和档案电子化办理、多部门信息联网共享核查、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简化部分驾驶证考试项目、警邮合作寄递服务10项便民利企措施。四是创新推出“警民通”在线沟通平台。将智慧警务与民生警务相融合,创新打造“警民通”政务服务新平台,实现“一机在手、扫码通联”。目前,平台共计添加用户34914人,已提供公安咨询预约服务3592人次,回访群众2072人次,提供案件咨询2467人次,提供民生类咨询服务678人次。五是创新推出“红马甲”义警分队。组建瓷都“红马甲”义警队伍37支,总计1200人,建成义警驿站25个。开展辅助性警务活动127次、搜集举报案事件线索2起、参与公安宣传教育活动20次、参加其他平安志愿活动17次。通过树立“红马甲”榜样引领全社会群众参与治安防控,有力提升我市社会治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