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服务群众的金牌“店小二”——记“新时代赣鄱先锋”刘玉萍
近日,我市一批同志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对象。他们是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的杰出代表,为新时代的奋斗者确立了学习榜样、树起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
《瓷都组工》推出“‘新时代赣鄱先锋’风采展示”专栏,集中展示“新时代赣鄱先锋”的风采,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标先进典型,奋发有为、建功立业。本期为大家带来“新时代赣鄱先锋”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监管科科长刘玉萍的故事,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她的先进事迹。
甘当服务群众的金牌“店小二”
从普通群众到中共党员,从基层科员到单位骨干再到优秀公务员……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监管科科长刘玉萍,十七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政务服务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吃苦耐劳、精研业务、改革创新”的政务服务精神,高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在景德镇落地见效。
忠诚担当,肩负的是千斤重任
“行政服务中心不是‘收发室’,而是‘一站式’贴心服务群众的‘便利店’”,如何进一步让政务服务行政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群众办事更便捷?刘玉萍始终都在思考。
2017年,刘玉萍抢抓江西省搭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赣服通”平台的时机,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门”集中办理。行政服务中心的80个窗口她全跑了个遍,耐心听取每一名窗口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打电话咨询专家,查资料学习业务,寻求上级支持……她磨破了嘴皮,削尖了脑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记录的笔记和收集的资料,摞起来足足有1米多高。期间,刘玉萍的父亲身患重病,需要立即前往上海化疗。因分身乏术,直到父亲去世,她都没能在病床边陪伴父亲一天,这让她抱憾终身。处理好父亲后事的第二天,她就赶回工作岗位,亲朋好友对此都不理解,她却说:“逝者已矣,我只有更努力的工作,用优异的成绩才能告慰父亲对我的教导。我相信这也是他所希望的”。
她身体力行,感动了窗口单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坚定不移支持政务服务“一门”集中办理。2019年5月,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了政务服务窗口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同步”,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了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门集中办理、集成服务,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办理。
改革创新,倾注的是深情厚意
以往,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会遇到“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的问题。如何让这个“通病”不再“纠缠”办事企业和群众?刘玉萍主动请缨,牵头承担了“一窗办理”“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重大改革任务。
科室人手不足,她就“5+2”“白+黑”连轴干;工作推进碰到阻力,她就不厌其烦去沟通协调。有时为了赶时间,她顾不上在家给小孩做饭,就在路边摊买点吃的,让小孩将就着吃。那段时间,她和小孩都瘦了一圈,可看到所有的艰辛和付出换来了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老百姓交口称赞,刘玉萍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正是因为对政务服务倾注了全部心血,行政服务中心率先实现了通用综合窗口无差别办理,现在“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占比更是高达99%;创新推出的100余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套餐集成服务,有效破解了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限长、多个窗口来回跑等问题;组织发布了297项全程网办和685项全市通办事项清单,建立健全“就近受理申请、审批权限不变、数据网上流转、批件快递送达”的运行模式,有效解决了“异地人异地办事难”问题。
敬业奉献,传递的是无悔初心
“上班没空办事,下班没处办事”是企业和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破解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展错时延时服务,让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为了快速推进错时延时服务,刘玉萍没日没夜的工作,把上千个行政服务清单全部梳理了一遍,从中选出了271项高频便民事项进行延时错时服务。现在,群众和企业到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不仅能“随时办、错时办”,就连双休日、节假日也能办,遇有急事还能“预约办”。
产业是城市的脊梁,企业是产业的细胞。要让企业留下来、富起来、强起来,就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自担任行政审批监管科科长以来,刘玉萍坚持与企业家“交朋友”,竭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不仅如此,她还持续开展“服务怎样我体验,发现问题我整改”专项活动,通过收集问题清单,再造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截至目前,她已推动500多个事项精简环节665个、材料202份,信息共享获取材料252份,缩短办理时限7823天,减少跑动次数69次,协调解决难题33个,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发展环境。
蓝图绘就千般“景”,扬帆破浪“镇”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刘玉萍,依然保持着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凭着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为政务服务工作奉献火一样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