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微党课11月22日
毛泽东转战陕北:
1947年3月,胡宗南率23万大军进攻延安,面对强敌,中央机关主动撤出延安,但毛泽东决定率前委人员留在陕北(人员不到八百人)。当胡宗南占领一座空城时,阴谋没有得逞的胡宗南,并不甘心,对整个陕北的山山岭岭进行"扫荡“,他决心损失两个师也要找到毛泽东。在寻找中央机关时,胡宗南的无线电测向仪发现,王家湾一带电频密集,可能就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立即派出3万大军气势汹汹朝王家湾扑来。当周恩来用望远镜看到国民党兵密密麻麻就在眼前时,立即从王家湾撤出,马不能出声,没有一个人敢咳嗽,这是毛泽东在陕北第一次遇险。前委撤到小河村时,敌军紧追不舍,使中央机关无法安定,正当敌军摸到离小河村不到5公里时,中央机关已过了河,而敌军人困马乏,在小河村宿营,结果,刘戡带出去3万,回来还是3万,胡宗南对此次行动极端不满。在毛泽东转战陕北一年零5天里,住过38个地方,途经12个县,行程2000多华里。据毛泽东身边人回忆,毛泽东的许多事和许多话,让人不得不佩服:一,不见到胡宗南的兵,我不走(在战略上藐视胡宗南);二,拿延安城换全中国,值!〈两年半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得到解放);三,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到延安来的(在毛泽东离开陕北之时,延安已收回);四,当一颗重磅炸弹落在毛泽东的窑洞前,毛泽东左手端着的茶杯竞动也没动,不曾洒一星半滴水,而他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那条调兵路线没打一点折扣!……
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贺龙: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1师师长,1927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并任总指挥。南昌起义后,贺龙根据党中央指示,创建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与任弼时一起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1942年6月回延安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开始,奉命协助彭德怀组织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负责陕甘宁和晋绥的财经工作。i949年,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队伍;他率部参加北伐,在担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时,是战绩最大,声威最高“而异常奋勇"的钢军,成为当时著名的左派名将;他是南昌八一起义的总指挥,当时刘伯承是参谋长,朱德是副军长,林彪只是一个小小的连长,可以说,他与叶挺在军队里都是响当当的名将;他是全国三大根据地(湘卾西)主要创建人,又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在长征中,他敢对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是蒋介石最怕见到的人。抗战时期,蒋介石曾召见过一次贺龙,蒋问:当年你好端端的军长不当,偏偏跑到共产党那边去?贺龙不客气地说:政见不同而已。蒋又问:家里可好?贺龙说:房子不知被烧了多少遍,人嘛,都被你们杀光了,就剩下我一个拿枪的人了。等贺龙离开后,蒋介石对身边的人说:这人太可怕,我以后再也不想见他了! (注:贺龙一生共有五次婚姻:第一个叫徐月姑,大他七岁,生一女儿,后病世;第二个叫向元姑,是丧婚(父亲被土匪杀害,按风俗而结婚的);第三个叫胡琴仉,是以卖艺为生的女孩;第四个叫骞先任,是一位女红军战士,她妹妹嫁给开国上将肖克);第五个叫薛明,在元帅夫人中,她最后一个去世。
第一野战军第一军:
该军的前身是贺龙元帅在湘鄂西苏区创建的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中被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创建了晋绥边区。解放战争中,是彭德怀西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贺炳炎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随着战事的发展,驰骋疆场的358旅又以第一纵队(后改为第1军)的身份再次大展其英雄本色:参加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等战役,共歼敌10万余人,占领县以上城市51座。尤其是青化砭一役的速战速决,给了傲慢的敌军以无情的打击,然后再接再厉,又奇袭重镇蟠龙,使胡宗南欲哭无泪。I947年8月的沙家店之战,伏击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三十六师(师长钟松),一纵担任主攻,激战一天,取得了沙家店之战的胜利,粉碎了国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此我军在西北战场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反攻,在这场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中,一纵功不可没!一纵(1军)百战不殆,终以辉煌的战绩交给党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特色的伤残将军:
毛泽东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呢?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军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1955年9月,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9位独臂将军,5位独腿、脚将军,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14人当中,江西籍的有余秋里(开国中将)、谢良、童炎生、彭清云、左齐4位开国少将;湖南籍的有彭绍辉(开国上将)、钟赤兵(开国中将)、晏福生(开国中将)、张和、苏鲁两位开国少将;另外,还是开国上将贺炳炎、开国少将廖政国、陈波、朱声达。贺炳炎是长征时截去右臂(毛泽东特批他不敬军礼),彭绍辉是1933年失去左臂,余秋里是长征中截除右臂,晏福生是1936年失去右臂,左齐是1938年失去右臂,彭清云是1938年失去右臂,苏鲁是1949年太原战役中失去右臂的,廖政国是1940年失去右臂,陈波是1940年截去左臂的,童炎生是1944年失去右臂的;钟赤兵三次截右腿,独腿参加长征的,谢良也是三次截肢,只剩下右腿,张和于1944年被日军炸伤,截除右腿,朱声达是1938年失去左腿。在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里,有贺炳炎、彭绍辉两位上将,有余秋里一位中将,有谢良、左齐、朱声达三位开国少将(注:中国军神刘伯承也只有一只眼睛,另外还有8位独目将军,分别是:周纯全、李作鹏、徐斌洲、赵镕、石志本、周九银、李文清、何明智〉。
彭德怀与邓宝珊的较量:
国民党在甘肃的最高机关设在榆林,由国民党第二十二军(军长左世允)和胡宗南的整编二十八旅把守,而最高指挥官是邓宝珊。邓宝珊是国军陆军上将,西北军的重要将领,曾任甘肃省主席、新一军军长、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多次到延安与共产党领导人会晤,解放后任甘肃省省长……彭德怀曾两次攻打榆林,对此,邓宝珊很有意见,认为自己保境守土,没有惹起任何麻烦,为什么还要来打他?建国后,他还专门为这事责问过毛泽东。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原来,作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是根据小河会议确定的"中央突破,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互为犄角,逐鹿中原"的战略进攻布局,为了便利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的中原行动,毛泽东决定西北野战军佯攻榆林,意在调胡宗南部主力北上。
1947年8月6日,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进攻榆林,经激战两日,扫除了榆林的外围据点,对榆林形成了包围之势。蒋介石唯恐榆林丢失,影响西北战局,命令胡宗南、裴昌会增援。榆林虽未攻克,但诱胡宗南部主力北上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有利配合了陈赓兵团南渡黄河的行动,并且削弱了邓宝珊的力量,同时也为沙家店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北野战军主动撤围后,在沙家店设伏,全歼孤军冒进的钟松整编三十六师6000余人,一举扭转了陕北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