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微党课11月18日
国民党第五军:
国民党有五大主力部队,其中第74军在孟良崮被歼,新一军、新六军在东北被歼(这两个军都是从第五军扩编出来的),第十八军和第五军在华东、中原地区,粟裕多次想歼灭它,但一直没找到机会。该军是在32辆坦克(从英国购买的)和原有教导一师战车队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37年时候只是一个装甲团(团长杜聿明),后扩编为陆军第二OO师,1938年10月扩编为装甲军(第5军),是中国唯一一个机械化军,被称为"铁马雄师"。五军下辖第二00师(戴安澜)、荣誉第一师(郑洞国)、新编第二十二师(邱清泉、后廖耀湘),军长徐庭瑶、后杜聿明。抗战期间,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内战后期,以第五军为骨干,组建第二兵团,邱清泉任司令,下辖第五军(熊笑三)、第70军(高吉人)、第72军(余锦源),第74军(邱维达〉,第12军(舒荣),该兵团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被我军全歼。第五军诞生抗日烽火,辉煌在抗日战场,葬身在淮海战场。从第五军的经历可以看出,与民族侵略者为敌则兴,与人民为敌则亡,这也许就是国民党800万大军从生到死的一条规律。
廖氏三兄弟:
在党史中有不少出名的三兄弟,如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有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育容(林彪);有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里,廖氏三兄弟也很有名气。老三廖运周,黄埔五期毕业,1927年由孙一中、靖任秋介绍入党(与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单线联系,参加过南昌八一起义,193O年在党的安排下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后任国民党第110师少将师长(并任中共110师地下党委书记〉,在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结束了潜伏18年之久的地下工作。1955年授予开国少将,1996年病故;老二廖运泽,黄埔一期毕业,1926年由孙一中、曹渊介绍入党,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部队打散后与周恩来失去联系。后任国民党骑兵第二军中将军长,1949年他成功策动了国民党第318师的起义,后任江苏省人大副主任,1987年病故;老大廖运升,黄埔四期毕业。淮海战役110师起义后,蒋介石十分爱惜110师的番号,便将暂编第一师改编为110师,并任命廖运升为110师少将师长,当廖运升率部在浙江义乌起义时,蒋介石没想到,三兄弟都是他黄埔的学生,每人带一个师起义,气得蒋介石连骂了两句:娘希匹!三兄弟没一个好东西!
国民党第18军:
它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又是陈诚的起家资本(第十八军是从十一师扩编的,被称为"土木系",土代表十一、木代表十八)。该军在军阀混战时成名,在围剿红军时壮大(最多时管8个师),在抗日烽火中建功,兵败淮海战场(在本军当过师长的有二十一位成为军长〉。历任军长有:陈诚、罗卓英、黄维〈江西人)、彭善(享年一百岁)、方天(江西人)、罗广文(起义将领)、胡琏、杨伯涛、高魅元(后组建的)。1946年5月,把该军改编为整编11师,内战暴发后,该师被蒋介石充当救火队,哪里有难便被投入哪个战场。保持不胜即平的记录。华野和中野与它作战,吃过不少亏。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歼灭(跑了一个旅),主要有四个原因:一,以该军为骨干组建第十二兵团时,以为能当上兵团司令的胡琏被任命为副司令员,虽然司令是他的老军长黄维,但心里不舒服,一气之下以牙痛去武汉疗伤去了。一个很熟悉部队又很能打仗的人走了,而另一个离开部队多年又不愿意打内战的人来了,这是失败原因之一;二,该兵团原属华中"剿总",归白崇禧管辖,是一支机械化部队,但从河南来增授徐州,一路上要经过黄泛区,部队行驶缓慢,而且遭遇中野部队和民兵的阻击,十分疲劳;三,当兵团被我军围困突围时,又遇敌110师的战场起义,打乱了他们的布置,给黄维兵团致命一击,动摇敌人突围的信心,使整个部队乱了方寸、士气大减;四,围歼敌十二兵团时,华野把特种兵团(纵队)调过来增援,此时的特种不仅大炮多,而且坦克也超过敌方,大大加快了围歼的速度。在战役开展后,蒋介石把胡琏急调来指挥,可惜晚了,胡琏只好乘战车单独突围逃出。后来重建的18军随胡琏12兵团参加了金门之战,胡琏当了一回"金门王",蒋介石曾说:十个西北王〈指胡宗南,顶不了一个金门王。
十位女性的婚姻:
一,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去过井冈山的人都听过她的故事,她曾结过三次婚,第一任丈夫是夏明震〈夏明翰的弟弟〉,第二任是蔡协民(红军团政委),第三任是陶铸〈中央政治局常委);二,美女特工黄慕兰(享年110岁):第一任是《民国日报》总编辑,第二任是宛希先(中共茶陵县委书记),第三任丈夫是贺昌(六大中央委员〉,她有 九十一年的党龄,曾救过关向应、周恩来;三,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第一个是李求实(团中央领导),第二个是余飞(六大中央委员),第三任丈夫是沙文汉〈浙江省省长);四,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第一任丈夫是沈泽民(中央委员,鄂豫皖省委书记,他哥哥是沈雁冰),第二任是陈昌浩(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任丈夫是苏井观〈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五,黄埔军校女教员李一纯:第一任丈夫是李立三(当过党中央总负责人),第二任丈夫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蔡和森(与向警予离婚〉;六,长征女战士金维映(李铁映的母亲〉,先与邓小平结婚,后嫁给李维汉("八七"会议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七,纺织工业部顾问黄杰:第一任丈夫是鄂豫皖创建人曾中生〈军事家),曾中生和徐向前的妻子徐训宣被张国焘害死后,徐向前成了黄杰的第二任丈夫;八,毛远新之母朱丹华:第一任丈夫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泽民牺牲后,嫁给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九,抗日女战士李又兰(副军级离休):先和项英结婚,"皖南事变"项英牺牲后,又嫁给张爱萍(共和国的国防部长〉;十,长征女战士林月琴:第一任丈夫是吴先恩(开国中将),西路军失败时,传来他牺牲的消息,后嫁给罗荣桓。
黄维兵团入地无门:
当黄伯韬被围时,蒋介石急令他的嫡系部队黄维十二兵团去增援,这支部队是一支机械化部队,下辖4个军(覃道善的第十军、熊绥春的第十四军、杨伯涛的第十八军、吴绍周的第八十五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兵力达十二万余人。当黄维机械化部队在满目硝烟和满地血迹中陆续渡过了北淝河,又渡过了浍河之后,黄维害怕了,他在想:刘伯承为什么在沙河进行了不强的阻击之后就撤退了?为什么在颍河进行不强的阻击之后又撤退了?在剐河倒是进行了强有力的阻击但最后还是撤退了?特别是陈赓在南坪集打了一天之后也撤退了?杨伯涛认为这是共军诱敌深入,想布"口袋"让我们钻。可黄百韬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又命令他们去收复宿县,就这样,当黄维兵团撤退到宿县西南的双堆集时,被我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彻底包围了,如果黄维立即突围的话,是能够突围成功的,但为什么会覆灭?一,黄维召集各军将领开会,耽误了整整十一个小时(要命的时间);二,被李、刘两人所害。本来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可向他们靠拢,但这两个兵团推三阻四的,始终不敢冒进(本来华野安排了四个纵队负责阻击他们,因为不需要阻击,也加入了对黄维兵团的围歼;三,国民党第85军110师的起义,打乱了他们突围的布署;四,当蒋介石调华中"剿总"宋希谦兵团去解围时,白崇禧死活不肯,气得蒋介石摔电话。蒋介石没办法,只好命令正在撤离的杜聿明三个兵团去解围,结果也被我华野部队围歼。黄维见此情况后,也只好乘坦克逃跑,但由于坦克路上被打坏,成了我军的俘虏(击毙十四军军长熊绥春、俘敌军长吴绍周、杨伯涛、覃道善)。整个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我军伤亡13.4万余人)。
西北军:
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而是被自己人打败的!这话肯定不对,但也有一点道理,就拿淮海战役来说,有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说徐蚌会战的失败,主要是西北军导致的。西北军是冯玉祥的部队,在中原大战时,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反蒋,但被国民党打败,冯玉祥余部被缩编为宋哲元的29军,孙连仲的26路军,吉鸿昌的22路军,梁冠英的25路军,以及先投靠蒋介石的韩复榘、石友三的部队。从此,西北军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已经不存在了。但它的余脉却散布在 国军各处。由于蒋介石一贯偏向嫡系,打压杂牌,使西北军出来的将领和蒋介石同床异梦。在淮海战役中,作为西北军底子第三绥靖区的两位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津率2万余人起义,导致黄伯韬被歼;孙良诚(敌107军军长)率军部及一个师5千余人起义,使我军顺利拿下战略要地宿县;当黄维兵团从各军挑选一个师准备4个师齐头并进突围时,110师师长(从西北军出来的)廖运周向兵团司令黄维建议:4个师齐头并进,在狭小地带展不开兵力,不如用我师打前锋,其他3个师在后面策应,结果把整个兵团害惨了。另外,在济南战役前,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就曾做过国民党第96军军长吴化文的工作,结果吴化文也是在关键时刻率2万余人起义,让王耀武成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