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机关党建欢迎您!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首页
    • 走进工委
    • 工委动态
    • 组织建设
    • 宣传广角
    • 纪检工作
    • 群工之家
    • 典型示范
    • 经验交流
    • 工委文件
当前位置:景德镇机关党建 >> 每日微党课 >> 浏览文章

每日微党课11月27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5日

清风店战役: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省定县北部清风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
1947年7月,在解放战争经历了整整1年之后,中央军委根据朱德、刘少奇的建议,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任司令员。
    新官上任三把火,晋察冀野战军成立不久,杨得志便发动了大清河战役。然而,这一仗没打好,杀敌5千,自己却伤亡6千有余,打了个得不偿失的消耗战。杨得志心里很难受,肚子里憋足了一团火。
     1947年10月上旬,晋察冀野战军在聂荣臻、杨得志指挥下,决定乘敌军抽调4个师增援东北、敌华北兵力空虚之际,围攻徐水,诱敌支援,主力在徐水以北地区待机打援。10月11日,我军开始围攻徐水,因敌军多路增援,不易分割围歼,我打援部队与敌军形成对峙局面。而此时,罗历戎在孙连仲的再三催促下,于10月15日率第三军1.7万余人从石家庄出发。按孙连仲的设想,此次第三军北上,对杨得志来个南北夹击,一举歼灭共军华北主力,这是一个野心勃勃而又十分大胆的行动。罗历戎送上门来,战机实在难得!杨得志抓住国民党第三军孤军北进的有利战机,迅速改变作战计划,以少数兵力在徐水地区阻击北面之敌,集中6个旅的优势兵力火速南下(24小时行军200余里),19日晨到达预定作战地区,20日拂晓将北进敌军合围于清风店地区,到22日,全歼该敌,俘虏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此役共歼敌1.7万多人,创造了晋察冀野战军歼灭战的新纪录,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成为扭转华北战局的关键一战。
国民党陆军上将、著名抗日将领孙连仲:
军阀混战时期,他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冯玉祥的5个团长被称为5虎,13个营长被称为十三太保,这些人后来大多数都担任过军长)。中原大战时,孙连仲背叛冯玉祥,托陈诚向蒋介石投城,接受蒋介石改编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的总指挥。后担任青海、甘肃省主席。
    1931年初,他奉命开往江西,可他的部队乘他不在防地之时,在赵博生带领下,17000余人举行著名的宁都起义。蒋介石虽然生气,但还是继续让他担任第二十六路军的总指挥,并划30军、27军、42军让其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孙连仲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是台儿庄战役的头号主力,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武汉会战中,他指挥6个军(于学忠的51军、宋希濂的71军、冯治安的77军、田镇南的30军、冯安邦的42军、张自忠的59军)守卫大别山,与日军血战两个月。
    日本投降后,陈诚立即保举他为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后任保定绥暑主任。他的部队在邯郸战役中损失惨重,其中他的副司令长官马法五被俘,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阵前起义,而鲁崇义的第30军也损失很大。特别是在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中,把他的主力第三军歼灭后,他离开河北,被蒋介石任命为南京卫戍司令。后随蒋介石去台湾,并于1990年去世。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当战局的发展比较平稳时,毛泽东把相当精力用于指导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
    对旧的土地制度实行改革,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保证解放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从1946年党中央发布"五四"指示后就已展开。1947年10月,党中央公布《土地法大纲》,明确宣布废除一切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原则上采取平分土地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就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土地改革运动按照新方针迅速深入地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千年难题"土地问题。到1949年上半年,在华北、东北、西北以及华东的山东、苏北等老解放区,土地以基本平均分配,近一亿农民获得了土地。共产党成功的农民政策获得了广大农民衷心的拥护,参军支前成了他们的自觉行为。仅山东解放区,国共内战时期,向共产党部队输送了59万青年,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就像陈毅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整个土改过程中,也曾出现"右"和"左"的偏向。对此,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把纠正错误倾向与充实党的土地政策结合在一起,重点放在制定具体的政策上,把老解放区与新解放区划分开来,尤其要十分细致地做好农村划分阶级这一浩大的工作,决不可将本来不是地主富农的人们人为的划成地主富农,错误地扩大打击面,打乱革命阵线,帮助敌人,孤立自己。必须把它与我党的工商业政策、统一战线政策结合起来抓。
首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将:
1978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者之一,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于德国的海德堡医院。
     消息传来,举国悲痛。
     1949年6月,周恩来突然打来电话,告诉罗瑞卿,要他立即向继任十九兵团政委李志民交接工作后,来北平重新安排工作。当时,彭德怀想让他去一野,林彪也希望他去四野工作,他本人更想随军作战……
     为什么要把一位高级将领从前线召回来,委以公安部长的重任,可见当时保卫新生政权安全的任务是多么急迫,全国社会治安状况是多么严重。而罗瑞卿当时认为,最合适当公安部长的是李克农(周恩来告诉他,说李克农的情报部长也责任重大)。
     毛泽东为什么看重罗瑞卿?一,他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一位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曾任红四军政委),中央领导对他熟悉和信任;二,他懂政治工作,有着高度地政治觉悟,使用起来放心;三,他在红军时期曾担任过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的保卫局长,长征中一路负责保卫党中央;四,抗战时期,他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时,曾领导开展锄奸侦察工作,显示出卓越的保卫工作才干。
      罗瑞卿到位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国家安危,系于一半。军队是备而不用,你们是天天要用的,是一时也离不开的。"
     后来又正式组建公安部队,罗瑞卿为司令员、程世才为副司令、李天焕为副政委、吴烈、熊伯涛为正副参谋长。至1951年10月,公安部队共20个师又23个团,兵力18万余人(总定额不能超过54万)。
     庐山会议后,林彪接替彭德怀任国防部长后,立马让罗瑞卿离开公安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总参谋长,并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后来,林彪拉帮结派时,罗瑞卿得罪了林彪,使他成为"文革"前第一个被撤职的高级将领(毛泽东曾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可这次打击太大,想自杀,又自杀不成,造成下肢残疾)。罗瑞卿身高1米82,而毛泽东矮1厘米。
      罗瑞卿共结过二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拱平,抗大学生,生了一个儿子,叫罗箭(少将),后两人失去联系。第二任妻子叫郝治平,也是抗大学生,结婚后共生2个儿子5个女儿。
聂荣臻元帅:
1992年5月14日,当听到共和国最后一位元帅逝世的消息时,举国悲痛,降半旗默哀。
    聂荣臻生于重庆,1923年入党,先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到苏联学习(在国外度过了五年多时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林彪第一堂政治课的老师便是聂荣臻)。参加过北伐,后任中央军事部参谋长(周恩来任部长),并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第十一军党代表(叶挺任军长,当时林彪只是一个小小的连长)。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中央特科从事地下工作,由于顾顺章叛变,他于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三个月后任红一军团政委(林彪任军团长)。
     抗战时期,聂荣臻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在五台山建立了全国模范根据地,毛泽东号召八路军向晋察冀根据地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派出11个主力团和大批干部进军东北)。石家庄解放后,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徐向前任副司令员)。
    这里有几个情况专门介绍一下:一,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凝聚了聂荣臻的大量心血;二,抗美援朝期间,身为总参谋长的徐向前生病,由他代总参谋长,他协助周恩来负责志愿军出国作战做了大量工作;三,毛泽东曾说他是一个厚道人。据聂荣臻办公室主任安东(开国少将)回忆,有一次,毛泽东把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叫去严厉地说:“以后不能越权,凡是以军委名义发的电报,一律先送给我看后再发。”聂荣臻没有吭声,也没有解释。实际上那份电报是军委办公厅主任张经武(开国中将)以军委名义下发的。而不是聂荣臻批发的。事后毛泽东知道后,说他为人厚道,受了批评,从不推到下边。另外,他一生只结过二次婚,但与他一起革命的夫人只有张瑞华一个,婚后感情非常好(他的女儿聂力,中国第一位女中将,她丈夫是丁衡高上将,原国防科工委主任)。
晋察冀野战军:
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由我党领导的在华北地区实行机动作战的一支正规部队。日本投降后,该军在晋绥军区(贺龙的部队)的配合下,集中了39个团的兵力,发起了绥远战役,歼敌1200O余人,后因数次强攻包头未能奏效而撤出战斗。
     1946年9月,在晋北战役胜利后,正式组成了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关(司令员肖克、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下辖第一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第二纵队(郭天民任司令员)、第三纵队(杨成武)、第四纵队(陈正湘)。9月下旬,国民党集中了11个师的兵力,向张家口发动进攻,在聂荣臻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了张家口保卫战,但敌军乘我调整部署之际,突然袭击张北,直逼张家口,我军被迫撤出战斗(战役共歼敌2万余人)。
      1947年下半年,晋察冀野战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先后取得了清沧战役、保北战役、大清河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共歼敌4万6千余人。
      石家庄战役不仅占领了敌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区连成一片,而且还首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重要城市的先例,为尔后进行城市作战提供了重要经验。
     1948年年5月,党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此后,晋察冀野战军被编入第二兵团(也就是后来的第十九兵团)。
     注:日本投降后,晋察冀军区兵力有24.5万余人,但通过两次大的整编,复员了10万余人,使该部队在绥远战役、张家口保卫战吃了不少亏,特别是大清河战役,虽歼敌5000人,自己却伤亡6000有余,打了个得不偿失的消耗战。好在清风店战役中全歼罗历戎第三军1.7万余人。这是杨得志当了野战军司令员后,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也正是此役,使已成为一所空城的石家庄,被杨得志一鼓作气拿了下来。
国民党第三十五军:
由于阎锡山在太原大战败于蒋介石,他的第10军被张学良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第7军,后又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35军,傅作义为首任军长,下辖第72师,师长李生达、第73师,傅作义兼任师长(当时晋绥军只有4个军:商震的32军、徐永昌的33军、杨爱源的34军)。第35军的防地由山西移至绥远。
      傅作义到绥远后,开始了"独立活动",将伪蒙军打得人仰马翻,又把王英的"大汗义军"也给一锅端。抗战全面爆发后,与日军激战包头、五原,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为此,军事委员会特授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1944年1月,第二任军长是董其武(开国上将)、1945年8月,第三任军长是鲁英麟(在涞水之战时自杀身亡)。1948年1月,第四任军长是郭景云。
     在国军军史上,第35军地位有些特殊。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这支源起晋军却又脱离晋军的部队,不但没有向那些小军阀一样消亡,反而日益壮大,直至成为一支驰骋华北战场的王牌,俨然一副"我在华北,谁与争锋“之势。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初期,35军先后在归绥、集宁、张家口告捷(出尽了风头),国民政府授予傅作义国光勋章(此勋章在当时只给过蒋介石和傅作义两人)。
      说第35军是"傅家军"并不为过,因为这是傅作义带出来的。傅作义发迹的本钱是35军,起家的老窝在绥远。在平津战役开战前,杨成武率部攻打张家口,傅作义命令第35军去增援,一个天大的战机突然掉到了毛泽东的眼前。毛泽东命令杨得志的第二兵团,不惜一切代价,揪住并寻机歼灭第35军!明天写新保安战役,看杨得志是怎样吃掉这条大鱼的,再看35军军长郭景云又是怎样失去几次逃生机会,也学前任军长而自杀的。

关注“景德镇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资讯。

怎样关注“景德镇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

1、打开微信;

2、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即可景德镇机关党建官方微信公众号;

3、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景德镇机关党建”,添加关注即可;

4、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jdzjgdj”来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上一篇:每日微党课11月26日
下一篇:每日微党课11月28日
联系地址:景德镇市瓷都大道666号发展中心7号楼 邮编:333000 电话:0798-8221152
Copyright © 2012-2016 版权所有:中共景德镇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